×

NEWS
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动态
如何把‘中国风’元素应用到化妆品包装设计中让它高级而不土气

时间:2025-11-11 08:38:03 浏览量:

  前几天逛美妆店,随手拿起一个印着“龙凤呈祥”的粉底液瓶子,红底烫金晃得人眼睛疼——不是说中国风不好,是咱真的看够了这种“把所有传统元素往包装上一糊”的操作,明明想走高级感,结果反而显得廉价。其实这两年喜欢中国风美妆的人越来越多,不管是大牌还是小众牌,都想往“东方美学”上靠,但真正能做到“高级不土气”的,真没几个。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,怎么把中国风揉进会让人觉得“土”。咱说实话,不是龙、凤、青花瓷这些元素本身老气,而是用得太“满”了。比如有的口红管,从管身到盖子,全印着缠枝莲,颜色还是饱和度拉满的正红配明黄,远看像个红包,完全没考虑化妆品本身是“精致”“修饰”的属性;还有的品牌为了凑中国风,硬把书法字体往包装上贴,字体选得厚重不说,还跟产品名一点不搭,看起来特别突兀。说白了,土气的核心问题就一个:只把中国风当“装饰”,没当成“语言”。你得让这个元素跟产品本身有呼应,而不是强行贴标签。那到底怎么用才对味?我跟身边做设计的朋友聊过,也观察了几个做得好的牌子,发现他们其实都在“做减法”,而不是“做加法”。比如元素的选择,不一定非要用那些大而全的符号。像故宫文创出过一款眼影盘,没直接印故宫的殿宇,而是把窗棂的纹样简化成了细线条,用在眼影盘的边缘,打开的时候能看到一圈淡淡的银线,配着哑光黑的盘身,既有中式的雅致,又不抢眼影本身的风头。还有花西子的蜜粉盒,把“同心锁”的形状改成了更圆润的弧度,表面没满印花纹,只在锁扣的地方做了小小的浮雕,拿在手里像个精致的小摆件,而不是个“复古道具”。的关键。很多人一想到中国风就往大红大绿上凑,其实咱们传统色里有太多高级的颜色了。比如低饱和度的“宫墙红”,比正红多了点灰调,用在唇釉管身上,配个浅金色的logo,温柔又显贵;还有“天青”色,就是汝窑那种淡淡的青蓝色,用在粉底液的瓶身上,再做点磨砂质感,看起来就像一块玉,夏天用着都觉得清爽。不是说不能用亮色,而是要“压得住”,比如用墨黑当底色,再用少量鎏金做点缀,比全是亮色要高级得多。材质和工艺的细节也特别重要,有时候一个小工艺就能提升整体质感。我之前见过一个小众品牌,把宣纸的纹理印在了散粉盒的外壳上,摸起来有细细的颗粒感,不像光面塑料那么廉价;还有的牌子用“烫银”代替“烫金”,在深色包装上留出一点点银色的线条,比如把梅花的枝干做成细银线,比满版烫金要克制得多,也更有留白的意境——对了,留白真的很重要!中国风里讲究“虚实结合”,包装上留一块空白,反而能让重点元素更突出,不至于让人看得眼花缭乱。还有个小窍门,就是让中国风跟产品功能结合起来。比如一款唇釉,把刷头做成了毛笔的形状,虽然用起来跟普通刷头没区别,但拿在手里就有了“东方彩妆”的仪式感;还有卸妆油的瓶子,做成了青花瓷的小瓶形状,但瓶身是透明的,能看到里面淡蓝色的卸妆油,倒出来的时候像“倒墨水”一样,这种小互动比单纯印个青花瓷图案要有趣多了。其实说到底,中国风不是“复古”,也不是“元素堆砌”,而是把咱们文化里的“美感”揉进现代设计里。比如古人喜欢“梅兰竹菊”,不是因为这些花本身多特别,而是它们代表的“清雅”“坚韧”的感觉——咱们做就像我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新锐品牌,他们的眼影盘叫“松烟入墨”,包装是深灰色的纸盒,只在角落用淡墨色印了半棵松树,打开之后,眼影的配色是从深棕到浅灰,像墨在纸上晕开的效果——你看,这就是把中国风的“意境”做出来了,不用喊着“我是中国风”,别人也能感受到。最后想跟大家说,其实咱们的文化里有太多值得挖的东西了,从敦煌的壁画配色,到苏州园林的窗格纹样,再到书法里的线条感,只要用得巧,都能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包装。关键是别着急,别为了“蹭热度”就乱堆元素,慢慢来,把细节做透,高级感自然就出来了。